專業滅蟑螂服務公司為您詳解蟑螂防治
- ansun 2023/03/28 閱讀 230
- ansun 2023/03/28 閱讀 230
現如今,蟑螂成為城市中重要的衛生害蟲,成為病媒生物防制的重要對象。近年的防制工作中,一線防制人員多考慮的是如何選擇更強效的滅蟑藥劑,忽視了對各種不同環境情況的勘察和整治,對蟑螂侵害場所和特點未能全面仔細地分析診斷,導致“一手藥劑走天下”的情況,從而導致蟑螂的抗藥性日益增強,藥劑的防制效果日益低下,防制成本也逐漸增多,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則逐年增加,這和我們綜合防制的理念背道而馳。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只有深入了解蟑螂,充分掌握蟑螂的生物學特性,了解防制現場的環境特性,制定合理的防制方案,才能有效殺滅蟑螂,達到理想的防制效果。
蟑螂憑借其強大的繁殖能力,和打不死、滅不凈的頑強生命力,憑借“小強”一稱成功火出了圈。關于蟑螂的“傳奇”也是眾說紛紜,例如,日本核輻射污染區第一個監測到重回故土的物種就是蟑螂;蟑螂斷了頭都能存活一周之久;蟑螂體內的各種溶菌酶可以支持他在人類無法想象的污染環境下健康生存很久等等。從這些事件中足以看出蟑螂的生命力是有強的有多離譜。同時可見滅蟑螂服務的難度直達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生物學和生態學的角度去認識一下這位“狠角色”。
一、蟑螂的形態特征與生活習性
(一)形態特征
1、蟑螂學名蜚蠊,隸屬于昆蟲綱蜚蠊目,體形呈橢圓狀,背腹扁平,可以自由穿梭于狹窄的縫隙、洞穴,移動迅速,飛檐走壁,無所不能。蟑螂體長平均20~25 mm,小的可能不到15 mm,而大的則可達到35mm,如美洲大蠊,身體顏色因種類不同也各有差異,有紅褐色、深褐色和淺灰色等;有的種類身體表面覆蓋油狀光澤。
2、蟑螂的口器(蟑螂的嘴巴)為咀嚼式(顧名思義就是嚼著吃東西),觸角(蟑螂的感知器官)長絲狀(越往末端越細),前胸背板寬大,前翅革質,后翅膜質或退化消失。蟑螂足發達適于疾走,各跗節間生跗節盤及末端爪間墊,使之能在光滑表面垂直爬行。
3、昆蟲綱的物種中雌性個體往往比雄性個頭要大,蟑螂也不例外。雄性比雌性多一對腹刺,雄性腹節比雌性多一節。
蟑螂腹部圖左雄;右雌
(二)生活史
蟑螂一生分為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無蛹期。蟑螂這種發育過程在學術上的變態類型稱為不完全變態。蟑螂一般在完全成熟后數天交配,少數種類成熟后很快即能交尾。雄蟲一生能交配多次,雌蟲僅交配一次或二次,就可以終生產出能孵化的卵。交配后約10天卵成熟,未經交配的雌蟲也能產出卵鞘,但不能孵出若蟲。
(1)卵。蟑螂將卵產于膠質囊內,稱為卵莢(鞘)。產下后間隔數日,雌蟲又復產莢,一頭雌蟲一生能產卵莢幾個到幾十個,但同種蟑螂,因氣溫、濕度以及營養狀況的不同,卵莢產量懸殊很大,如:德國小蠊一般產1~7只,每只卵莢內含有30~48粒卵;而美洲大蠊一生產卵莢數10~84只,每只卵莢內含14~16粒卵。
蟑螂卵呈窄長形,乳白色,半透明,處在封閉的卵莢內,排成整齊兩列。卵莢的鞘殼質硬,有防水、保溫、阻止殺蟲劑滲入和抵御不良環境的作用,因此就容易導致第一波殺滅成蟲,蟑螂密度控制住,過一段時間新一批孵化出來蟑螂密度又居高不下。
德國小蠊,雌蟲生出卵莢后一直拖至尾端,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從母體得到必需的養料,到了若蟲孵化出來,卵鞘才脫落,這種產卵行為使卵受到很好保護。這種繁殖方式導致蟑螂擴散沒有規律且范圍廣泛。滅蟑螂服務公司只有充分的了解蟑螂的生活史才能都更好的做好滅蟑螂的服務工作。
美洲大蠊,雌蟲生出卵莢后,經短暫攜帶即產下,卵莢堅實且耐干寒、卵莢內含足量的水份和營養物質,以滿足胚胎需要。卵莢質地堅硬,防水、防藥,能夠抵御各種不良環境,一般附著在案板、桌子、箱子等陰暗且長期不會移動的區域。
卵莢在25℃,相對溫度60%~80%,卵期德國小蠊是28天,美洲大蠊是45~90天。在蟑螂防制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卵莢的處理,可以用捏碎、焚燒等方法處理,否則,難以達到根除蟑螂的目的。
(2)若蟲。蟑螂若蟲形似成蟲,體小無翅性器官未成熟,蛻皮7~13次,觸角和尾須節數隨期增長,剛蛻皮蟲體白色集中于鞘周圍,喪失跗肢和觸角經蛻皮可再生,但會增加齡期,幼小若蟲不會外出覓食。一般德國小蠊的若蟲期為40~152天。美洲大蠊的若蟲期為一年左右。
(3)成蟲。德國小蠊成蟲壽命:雄蟲:118天,雌蟲:87天。而美洲大蠊成蟲的壽命則一般為1~2年。
2、棲息習性
蟑螂是負趨光性昆蟲(怕光喜陰暗),白天常躲藏在溫暖、潮濕、食物豐富和多縫隙的陰暗角落里,不易被人發現。
蟑螂有聚居的習性。蟑螂會分泌很多種信息素進行交流,其中有一種聚集信息素會吸引蟑螂聚集,在蟑螂棲息的地方,常??吹剿鼈兗S便形成的褐色斑跡,這種糞劑都攜帶蟑螂的聚集信息素。糞跡越多,蟑螂聚集也愈多,可以作為判斷蟑螂活動強弱的指示。
3、食性
(1)蟑螂是雜食性昆蟲,可以說是無所不吃。除了塑料、金屬、石頭等等這些東西外,其他我們能想到的東西蟑螂基本都能吃。
(2)蟑螂喜食香、甜、油的食品。蟑螂尤喜嗜食油脂,在各種植物油中,香麻油對它們最有吸引力,所以有的地方稱它們為“偷油婆”。在食糖中,紅糖對它們的引誘力最強。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毒餌一般都含有麻油、紅糖和炒面粉等。
(3)蟑螂有較強耐饑力,尤其是雌蟲,但對水的需求卻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幼齡若蟲對水需求更為迫切。因此,防制蟑螂要管理好水源。
(4)蟑螂有同類相殘現象,在缺乏食物時這樣的情況更為常見,同時,成蟲有邊吃邊拉的習性,如成蟲傳病或中毒后回巢穴邊吐邊拉,則可使幼小若蟲取食成蟲吐拉物而致死。所以滅蟑螂要想徹底要從蟑螂生活棲息習性入手才能有效。
4、活動
(1)蟑螂善于疾走,雖有翅,但只有部分種類能作短距離滑翔。蟑螂對噪音、振動、自然光線及某些殺蟲劑處理過的表面會出現回避或逃竄現象。因此,在勘查現場時盡量減少動靜,在黑暗環境下使用手電調查。
(2)溫度影響:低于15℃蟑螂不活躍或微動,15~37℃隨溫度升高而活動增加,37℃以上呈興奮,高于50℃趨死亡。
(3)夜間活動節律:德國小蠊20時開始活動,21時高峰,23時和早晨2時有2個小峰,4時活動終止;美洲大蠊21時出現活動,24時和早晨1時達高峰至5時活動終止;澳洲大蠊19時出現活動,22時達高峰,早晨5時活動終止;褐斑大蠊活動規律類似,19時出現活動,21~24時均有頻繁活動,持續時間較長,至5時活動也終止。晝夜活動與日落日出時間有關,另外還受人類活動和燈光等人為因素的影響。
(4)室內蟑螂為夜行蟲,這是對人類環境的適應。白天見到蟑螂,特別是無食物地方查見蟑螂,則指示該區域蟑螂侵害嚴重。
所以滅蟑螂要想徹底要從結合蟑螂的活動規律。
5、擴散
蟑螂擴散的主要目的是尋找適宜的棲息環境和必要的生活條件,如:室溫低,移居灶爐周圍縫隙,以及暖氣溝內;酷暑蟑螂有移居室外傾向;干燥天氣或環境中蟑螂傾向于向水槽附近擴散,所以干燥場所、熱天用水劑毒餌能夠起到更好效果。
蟑螂可以通過墻洞和門、窗縫隙、陰溝下水道等擴散到周邊區域,也可以通過家具搬運、行李托運、食品及其包裝品的運輸而被動攜帶,引致擴散。
6、季節消長與越冬
蟑螂屬于冷血動物,它的活動受氣溫影響,有明顯的季節消長和越冬現象。當室溫低于7.5℃時則進入越冬狀態,4℃就上能活動,零下5℃時很快就會死亡。蟑螂成、若、卵鞘均能越冬,越冬場所一般要求隱蔽而不受干擾,溫濕度適宜。
飯店、廚房、釀造廠、發酵房,因溫濕度適宜,蟑螂能夠終年活動繁殖,故季節變化不明顯。
以上就是結合“滅小強”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對它進行基本的剖析,讓我們更加全面的認識這個“敵人”,這樣我們在防制過程中才會更有針對性,采取更新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季節的不同對于滅蟑螂工作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
杭州安欣蟲控公司是專業的滅蟑螂服務公司。在杭州、深圳、上海、合肥、寧波等地均有分公司。歡迎咨詢:150-6878-9036(楊)150-6878-903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3969351481191295&wfr=spider&for=pc
參考此文后,認為應該加入防制知識加以對現有網絡文章的深度區別以體現安欣生科作為專業病媒生物PMP行業先鋒的指引能力。僅建議!如無此意,無需修改??!
申明:本文作者有提取網絡內容加以整理,本公眾號尊重個人意愿進行知識分享行為,但僅支持刊載。如有侵權,請與我司聯系刪改。
撰文:劉安五
整理:王 松
圖片:劉安五、王 松(整理)
審閱:信息中心